骨折消腫有方法 勿亂吃草藥偏方
2017-01-07
文/陳彥名
阿達(化名)上個月車禍小腿骨折,手術順利且康復出院,也開始復健治療。不過他的小腿還是腫脹不舒服。鄰居介紹一帖草藥幫助消腫。阿達天天照三餐當水喝,患肢腫脹退了,但是人卻常感到疲倦,臉色萎黃。去醫院抽血檢查懷疑是藥物性肝炎,又住院兩星期。
其實外傷引起的下肢腫脹應在受傷後3天內冰敷患部,減輕受傷局部組織腫脹,並將下肢抬高且要高於心臟平面,有利於靜脈回流幫助消腫。台灣民間對於傷筋斷骨、跌打損傷後的血瘀氣阻引發的疼痛,除去國術館理筋整骨、按摩推拿,外敷止痛青草膏之外,還會去拿幾帖草藥煎湯服用。
針對骨科手術(例如:人工關節置換手術、下肢骨折手術等),術後局部傷口會出血,所以下肢會出現腫脹,甚至瘀青。如果腫脹明顯,要小心下肢深層靜脈栓塞,因為血栓脫離後可能流回肺部,導致肺栓塞症。
另外要多做足踝幫浦運動,躺在床上或坐在椅子上都可,勾起腳尖,盡力使腳尖朝向自己10秒鐘,然後腳尖緩緩下壓10秒鐘,然後放鬆,這樣算一次完整動作。
利用踝關節的屈伸動作,讓肌肉緊張和放鬆,從而促進血液循環、幫助消腫,預防下肢靜脈血栓,並鍛鍊肌肉。
目前國內對中草藥的藥理研究不多,大多停留在古書記載或口耳相傳。因此民眾對於外傷骨折之後的傷口疼痛或肢體腫脹,一定要諮詢醫師或藥師,勿任意聽信偏方,避免意外服毒傷身。
▲足踝幫浦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幫助消除下肢腫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