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聚寶盆》 老人家「保命跌倒」從生活小細節做起
2016-12-18
文/陳彥名
隔壁阿嬤幾年前跌倒,大腿骨折後,身體狀況越來越差,不僅經常進出醫院,後來更住進護理之家,接受專人照護。
其實老人因跌倒後,健康每況愈下的情形十分常見。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跌倒」為台灣65歲以上老人主要死因第三位,主要是跌倒後,併發的各種後遺症造成死亡。
跌倒死亡率會因年齡增加隨之升高,其造成的傷害不僅影響老人的身體功能及生活品質,也會加重家庭負擔,導致醫療成本增加。
老年人發生跌倒的機率和受傷嚴重程度隨年紀而增高,每10次跌倒就有一次會造成嚴重的傷害,包括:頭部外傷、硬腦膜下出血或是骨折(手腕、脊椎和髖部),許多人在跌倒後,活動力變差,失去獨立自主能力,造成家人的負擔,甚至在安養院度過晚年,可見跌倒是老人生命健康的殺手。
研究證實,跌倒骨折的老人再發生各種骨折的危險性都會增加,且年紀越大,再跌倒的危險性越高。
造成老人跌倒的因素可分為個人因素和環境因素。個人因素包括:運動功能變差、跌倒時保護反應變慢、疾病影響活動功能,如白內障、失智症、中風或巴金森氏症等;環境因素則有障礙物、積水或不平整的地面、光線昏暗等,都會增加跌倒機會。最常發生跌倒的地點是住家的家具旁或廁所內。
「預防跌倒」確保老人平安健康,主要從生活小細節做起。包括:規律運動,加強肌力平衡感;遵循醫囑規律服藥,控制慢性疾病;居家環境維持足夠照明,地板整潔無雜物;浴廁加裝防滑扶手;寒冷天候減少外出;出門注意保暖衣物。
此外,不可倉促追趕公車及捷運;上、下車前,要確認車子停穩。
隨著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老人跌倒是一個日漸嚴重的問題。預防跌倒平日除了保健骨骼和體能外,提供老人安全的居家環境尤其重要,以減少跌倒造成骨折的危險性。
老人跌倒的危險因子包括疾病、身體狀況、公共環境、居家環境、衣物鞋具及不熟悉的環境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