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7日 星期四

置換人工膝關節 傷口小不一定快好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31315/print
2014-11-18
圖.文/陳彥名
膝關節隨著年歲增長、體重過重、罹患類風濕關節炎、痛風,或是因為曾經外傷等原因,讓關節軟骨磨損而造成退化,很多人會服用「葡萄糖胺」改善症狀,或是在關節內注射「玻尿酸」潤滑關節。
如果情況嚴重,關節疼痛變形,止痛藥也無效,或是關節活動受限,影響日常生活功能,骨科醫師會評估是否應該進行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
目前人工膝關節置換術的成功率高達99%以上,使用年限10-15年以上。不過大部分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需要動手術的其實不到10%,主要還是採取藥物及復健等保守療法。
傳統膝關節置換手術傷口大約12-15公分,而現在微創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利用較小器械置入人工膝關節零件,不但傷口縮小到10公分以下,且因軟組織破壞少、痊癒快,加上術後止痛技術進步,病患能夠早期下床復健,術後1個月通常就能健步如飛。
不過微創傷口小,要在6公分大的手術視野裡,放入人工膝關節,有時有可能會出現骨頭沒切好、人工膝關節裝不準等情形,就必須再置換一次人工關節。在此情況下,人工膝關節置換不是傷口越小就越好,應由醫師評估患者的情形,給予最適當的治療。
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大約需要2週至1個月的恢復期,手術後,良好的傷口照顧及肌力復健對日後活動力的恢復有很大的幫助。

家中如果有長輩罹患嚴重退化性膝關節炎,應該及早諮詢骨科醫師,尋求適當的治療方式。


經由微創傷口施行人工膝關節置換,但是術後X光片顯示脛骨端裝歪了,可能是因為傷口太小手術視野不清導致出錯。(照片提供/陳彥名)
經由微創傷口施行人工膝關節置換,但是術後X光片顯示脛骨端裝歪了,可能是因為傷口太小手術視野不清導致出錯。(照片提供/陳彥名)
目前人工膝關節置換的傷口大約12-15公分左右,雖然傷口較微創手術多幾公分,但手術視野清楚人工關節比較不會裝歪。(照片提供/陳彥名)
目前人工膝關節置換的傷口大約12-15公分左右,雖然傷口較微創手術多幾公分,但手術視野清楚人工關節比較不會裝歪。(照片提供/陳彥名)

老人骨鬆 服藥、防跌保骨力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11776/print
2014-09-09
文/陳彥名
86歲劉老先生原本在家種花蒔草頤養天年,日前不慎在廁所滑倒,左髖疼痛起不了身。經家人送往醫院急診,X光顯示左髖關節股骨頸移位型骨折,骨科醫師緊急為他手術施行半人工髖關節置換治療,目前復原良好已出院,並且在骨科門診規律追蹤,接受骨質疏鬆治療。
▲劉老先生左髖股骨頸骨折手術前X光。(照片提供/陳彥名)
▲劉老先生左髖股骨頸骨折手術前X光。(照片提供/陳彥名)
▲劉老先生左髖股骨頸骨折手術後X光。(照片提供/陳彥名)
▲劉老先生左髖股骨頸骨折手術後X光。(照片提供/陳彥名)


▲劉老先生恢復良好規律在門診治療骨質疏鬆。(照片提供/陳彥名)
▲劉老先生恢復良好規律在門診治療骨質疏鬆。(照片提供/陳彥名)



造成老年骨折的兩個重要因素為骨質疏鬆加上跌倒。隨著年齡增加,骨頭密度與品質逐漸變壞,導致骨質疏鬆症。
但是骨骼變差不一定會導致骨折,跌倒才是老人骨折的元凶。老年人因為感覺遲鈍和平衡失調,加上肌力減退,肌肉運動協調度變差,視力模糊或是中風等,都是造成老年人容易跌倒的原因。
大部分的老年骨折發生在自家,也凸顯了居家無障礙空間對老人骨折的重要性。內在骨質的變差,平衡協調不良,加上外在環境等因素,很容易造成老年人因跌倒或一個小小受傷就導致骨折。
老年骨折的常見部位包括腰背部(脊椎壓迫性骨折)、肩膀(近端肱骨骨折)、手腕(遠端撓骨骨折)及臀部關節(股骨頸及股骨粗隆骨折)等。
治療老年骨折以儘早手術治療和儘早活動為原則,在病人身體狀況容許、內科疾病控制得宜的情況下,要儘早手術治療,盡量讓病人起床和活動筋骨等,避免臥床過久,導致褥瘡、肺炎及尿道感染等併發症出現。
面對老年骨折,積極強化骨質和減少跌倒,對降低老年骨折的發生都是有幫助的。平時用食物及藥物來預防或治療骨質疏鬆症,適度的運動不但強化骨骼強度,也可維持肌力和平衡感,減少跌倒發生。

髖部骨折 老年人隱形殺手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745981/print
2014-01-11
文/陳彥名
78歲的柯老太太在家中不小心跌倒,導致左大腿疼痛無法活動,被救護車送醫急診,經骨科醫師診治後發現是左髖關節骨折,接受骨折復位鋼釘固定手術後,已順利出院。
▲術前X光片。(照片提供/陳彥名)
▲柯老太太左髖骨折術前X光片。(照片提供/陳彥名)
▲術後X光片。(照片提供/陳彥名)
▲柯老太太左髖骨折術後X光片。(照片提供/陳彥名)
▲柯老太太術後恢復狀況良好。(照片提供/陳彥名)
▲柯老太太術後恢復狀況良好。(照片提供/陳彥名)


天氣寒冷時,銀髮族的肌肉僵硬協調性不好,再加上骨質疏鬆,不小心跌倒或輕微外力撞擊,便容易導致髖部骨折。
常見的髖部骨折分為股骨頸骨折及股骨粗隆骨折。髖部骨折往往會造成髖部或鼠蹊部嚴重疼痛,大腿無法活動。病患因為疼痛無法行走只能臥床,體力下降,免疫力變差,便會產生許多併發症,如:肺栓塞、肺炎、褥瘡、泌尿道感染等。因此髖部骨折後一年內死亡率高達15%-22%,不可等閒視之。
老人髖部骨折後,大多無法恢復原本行走的能力,需要助行器輔助行走或是輪椅代步,甚至生活無法自理,需要依賴家人照顧,形成家屬時間和金錢上的沉重負擔。
避免老人髖部骨折最重要的就是預防跌倒。平時保持適量運動,維持肌肉力量、平衡感及靈活性,可減少跌倒的危險。另外衣褲穿著要合適,避免因過大或過長而絆倒。
住宅內房間照明要足夠,地板上不要有零亂雜物,注意線路鋪設及家具擺設要固定妥當;確保樓梯扶手不會鬆動;在浴室廁所安裝扶手桿,地板保持乾燥,並放置防滑橡膠墊;若有服用慢性病藥物,要與醫師討論,避免服用會昏昏欲睡的藥物。
飲食應注意鈣質補充和適度陽光的照射,幫助維生素D的生成,增加骨質;65歲以上老人應該檢測骨質密度,若是已經診斷出有骨質疏鬆症,應尋求骨科醫師積極的治療。
一旦老年人跌倒骨折,一定要迅速就醫,由骨科醫師診治,經由身體檢查及X光攝影,了解其骨折部位及粉碎的程度。
目前髖部骨折的最好治療方式就是儘早接受手術。依骨折形態可施行骨折復位鋼釘固定手術,或半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手術後病人可以儘早下床活動,減少長期臥床的併發症。

針灸治療扳機指 染結核菌侵犯肌腱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25111/print
2014-10-27
53歲的黃女士左手第二指扳機指疼痛難耐,接受中醫針灸與推拿治療。一個月後,她發現左手背的第二掌指關節有腫塊,起初沒有疼痛感覺,所以她並不在意。不料兩個月後,腫塊開始紅腫、疼痛,趕緊到醫院就醫。
經安排磁振造影檢查發現,她的手指肌腱腱鞘滑膜化膿感染情形嚴重,恐有截肢危險。緊急安排清創手術,清除感染的組織,並取得膿液進行細菌培養,證實是結核性腱鞘滑膜炎,後續並接受結核菌藥物治療6個月後痊癒。
▲53歲的黃女士左手第二指扳機指接受針灸治療後,第二掌指關節腫脹疼痛。 (照片提供/陳彥名)
▲53歲的黃女士左手第二指扳機指接受針灸治療後,
第二掌指關節腫脹疼痛。


































一般結核感染病例大都是從呼吸道吸入,但黃女士肺部無感染結核菌跡象,推論應是在針灸時,意外把結核菌帶入了深層肌腱造成感染。
結核病侵犯肺部以外的病灶統稱為「肺外結核」。「肺外結核」不易診斷,一方面是較少見,其中「骨骼肌肉結核」不到結核病的1/10。
「骨骼肌肉結核」最常見的症狀是關節腫大,偶爾會有疼痛,症狀通常不明顯,不太會發燒,因此診斷時,通常病變已經很嚴重。
骨頭的X光片診斷不易,核磁共振的敏感度較高,因此當懷疑有骨骼肌肉結核時應該施行核磁共振檢查。確診通常需要靠開刀拿取骨頭或關節膜標本或關節液結核菌培養。
當病人開始接受抗結核藥物之後,應在治療過程中定期追蹤檢查,以評估病人的臨床反應與治療成效,同時早期發現並處理藥物的副作用,以提高治療的成功率。
傳統中醫針灸醫術是具有技術性的特殊療法,世界衛生組織(WHO)也認可針灸治療共有64種適應症,中醫師經由「望、聞、問、切」四診,審辨病症屬於臟腑經絡寒熱虛實,確認病情病位後,施用針灸治療。
雖然黃女士接受針灸發生了併發症,但大都是可以避免的。使用消毒滅菌丟棄式的針,且不重複使用。醫師需確實洗手或使用含酒精成分乾洗手液洗手,以確保無菌。針灸部位需使用酒精進行消毒,避免感染。

慎選合格的醫療場所,並找經過專業訓練之中醫師進行針灸治療以保障自身的安全。

退化性關節炎治療新契機 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注射

http://www.taiwanhot.net/portal.php?mod=view&aid=49058
2014-9-9 17:41

記者黃玉鼎/中市報導
 
蔡姓婦女左膝關節疼痛腫脹二年,診斷為半月軟骨破裂,進行膝關節鏡手術治療,日前上、下樓梯膝蓋又感疼痛,無法長時間行走,且左膝關節時常腫脹積水,遂至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骨科陳彥名醫師門診就診。經X光檢查診斷為退化性關節炎,透過膝關節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注射治療後,不適症狀明顯改善。
 
圖說:醫師以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注射治療後,患者關節疼痛明顯減輕。 

 
蔡女(五十三歲)表示,左膝關節疼痛腫脹已有二年之久,在其他醫院接受過膝關節鏡手術,術後疼痛有改善,但日前膝關節又開始腫脹積水,口服藥物治療無效,至門診接受抽除膝蓋積水治療,雖然疼痛有改善,但依舊時常腫脹積水;醫師建議改以膝關節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注射治療後,疼痛明顯減輕,至門診抽取膝關節積水次數及抽取量明顯減少,效果比玻尿酸注射更顯著。
 
骨科陳彥名醫師表示,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是近幾年針對早期退化性膝關節炎所研發出的新興療法,血小板含有對組織癒合(骨頭、軟骨等)相當重要的生長因子,可促進軟骨細胞增生,抑制關節發炎腫脹;進而緩解膝關節炎的疼痛症狀,並幫助磨損的軟骨增生,臨床療效已在國內外骨科學術期刊及會議發表。
 
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注射治療是抽取患者的自體血液,經離心處理後,抽取上層富含生長因子的高濃度血小板血漿(三十二毫升血液,約可萃取四毫升血小板血漿),再由醫師注射進患者治療的關節內。目前在膝關節退化發炎腫脹疼痛的治療當中,一般除了物理復健、口服止痛藥物以及關節內玻尿酸注射之外,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注射可以提供更好的疼痛控制、消除腫脹積水以及促進軟骨增生。
 
陳彥名醫師指出,進行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注射治療當日即可返家休息,不需住院,但後續膝關節須保護兩週;建議避免從事劇烈運動,藉由生長因子的作用,開始促進關節內軟骨等組織生長及抑制發炎腫脹,達到減輕關節疼痛、增加膝蓋功能的效果。

PRP針行!治退化性關節炎促再生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164/20140

退化性關節炎不一定是老化所引起,關節性病變所造成的慢性發炎也可能是致病原因。一名53歲蔡姓婦人,2年前因左膝半月軟骨破裂,進行膝關節鏡手術治療,疼痛雖有改善,但日前又出現左膝關節腫脹積水,痛到無法長時間行走,經檢查才發現是退化性關節炎。

退化性關節炎是常見的關節老化性疾病,但其他關節病變所造成的慢性發炎,也會導致退化性關節炎。
退化性關節炎是常見的關節老化性疾病,但其他關節病變所造成的慢性發炎,也會導致退化性關節炎。

蔡姓患者表示,曾接受膝關節鏡手術,日前膝關節又開始腫脹積水,口服藥物治療無效,到門診接受抽除膝蓋積水治療,雖然疼痛有改善,但依舊時常腫脹積水,最後在醫師建議下進行血小板血漿注射治療,疼痛才明顯減輕,膝關節積水次數和抽取量明顯減少,恢復正常的行走能力。

自體PRP注射 軟骨增生緩解關節炎
收治該名病患的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骨科醫師陳彥名表示,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是近幾年針對早期退化性膝關節炎所研發出的新興療法,血小板含有對骨頭、軟骨等組織癒合相當重要的生長因子,可促進軟骨細胞增生,抑制關節發炎腫脹,進而緩解膝關節炎的疼痛症狀,並幫助磨損的軟骨增生,臨床療效已在國內外骨科學術期刊及會議發表。

左圖為蔡姓婦人左膝半月板經關節鏡手術切除後,腔縫隙縮小且狹窄的X光檢查畫面。右為注射PRP治療法。(圖片提供/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
左圖為蔡姓婦人左膝半月板經關節鏡手術切除後,
腔縫隙縮小且狹窄的X光檢查畫面。右為注射PRP治療法。

目前在膝關節退化發炎腫脹疼痛的治療當中,一般除了物理復健、口服止痛藥物以及關節內玻尿酸注射之外,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注射可以提供更好的疼痛控制、消除腫脹積水,以及促進軟骨增生。

【小叮嚀】:


【動新聞】血小板救了董娘膝關節 不痛不腫能跑趴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40909/466211/



蔡姓董娘的膝蓋大腿骨和小腿骨無縫隙不斷摩擦發炎。

蔡姓董娘使用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注射方式改善膝蓋的疼痛。
蔡姓董娘使用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注射方式改善膝蓋的疼痛。

董娘膝蓋痛難跑趴 血小板來救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40910/36076105/
蔡姓董娘使用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注射方式改善膝蓋的疼痛。
蔡姓董娘的膝蓋大腿骨和小腿骨無縫隙不斷摩擦發炎。
【動新聞╱台中報導】台中市一名企業的蔡姓董娘(53歲)平常陪伴丈夫應酬,四處趴趴走,近半年,她左膝蓋疼痛難耐,腫脹有如一顆包子掛在左膝,不僅無法上下樓梯,嚴重時甚至無法行走,應酬生活被迫停止。她排斥手術進行人工關節,經衛福部豐原醫院骨科醫師陳彥名使用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注射治療,抽這名董娘的血處理後施打左膝蓋,蔡姓董娘的疼痛削減,恢復昔日陪丈夫四處應酬的生活。

蔡姓董娘很沮喪告訴陳彥名,左膝蓋的疼痛讓她非常挫折,無法陪伴丈夫四處應酬。經檢查是退化性關節炎,左膝蓋大腿骨和小腿骨之間的軟骨嚴重磨損,以致骨頭和骨頭不斷摩擦,釀發炎疼痛。她跑遍中部各醫院,所有的骨科醫師都訝異她年紀輕輕就罹患退化性關節炎,且統統建議她進行人工關節手術,但她非常排斥。她無奈說,近半年來,整個應酬生活都停止,活潑且外向的她為此感到沮喪。
陳彥名表示,人工關節退化的治療方式,輕者止痛、復健,嚴重者施打玻尿酸、進行膝關節鏡手術,甚至開刀做人工關節,但是,人工關節使用期限約15至20年,且靈活度僅120度,患者難以蹲下,正常的膝關節彎曲度是140度。
陳彥名指出,蔡姓董娘最後選擇比較新的治療方式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注射治療,也就是抽自己的血進行離心處理,取出血小板,然後施打左膝關節,蔡姓董娘的疼痛削減,腫脹情況改善,且左膝蓋大腿骨與小腿骨之間的軟骨也增生,行動變方便了,恢復往日的應酬生活。  

脊椎壓迫性骨折 治療骨鬆才是根本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793241/print
2014-07-04
77歲的陳先生之前曾因第一腰椎壓迫性骨折,接受過微創經皮椎體成型術治療,近日彎腰欲提起一個水桶澆花,卻突然身體僵硬,久久不能挺直。兒子見狀,趕緊送他到醫院求診。經X光檢查後發現,他的第十二胸椎又發生壓迫性骨折,住院治療。
▲第一腰椎骨折接受椎體成型術後(箭頭處),第十二胸椎再度骨折(圓圈處)。(照片提供/陳彥名)
▲第一腰椎骨折接受椎體成型術後(箭頭處),第十二胸椎再度骨折(圓圈處)。(照片提供/陳彥名)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老年人及停經後的女性常見的骨骼疾病,也是許多老年人骨折的潛在因素。由於骨頭變薄、變脆弱,因此容易造成骨折。
骨質疏鬆症最明顯的症狀就是脊椎壓迫性骨折,它會引起背部痠痛、身高變矮及駝背的現象。
根據全民健保資料,每4名65歲以上民眾中,就有1人因為骨質疏鬆症造成脊椎壓迫性骨折;85歲以後,則上升到每2人中,就有1人有此問題;尤其都會婦女,約1/2的65歲以上女性在X光片中,可看出骨質疏鬆;在台灣,大約1/3的婦女在一生中會發生一次脊椎、髖部或手腕的骨折。
曾發生過骨鬆骨折的病人,不論骨折的部位為何,再次發生骨折的風險至少為一般人的兩倍。
其中發生脊椎壓迫性骨折的病人,若未加以治療骨質疏鬆症,再次發生脊椎骨折的風險特別高,將近20%的病人會在1年內再度發生脊椎壓迫性骨折。對於脊椎壓迫性骨折的治療,除了平時預防跌倒,補充骨質;發生骨折後穿戴背架、服用疼痛控制的藥物,或是積極微創經皮椎體手術治療之外,最重要的是要治療骨質疏鬆症。除了基本的飲食及運動外,目前已有許多種骨鬆治療藥物,可以減少脊椎及其他的骨鬆骨折發生。

此外,骨鬆骨折後的病人一定要確實做骨質密度檢測,以及接受後續的骨鬆藥物治療。


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治療 讓膝關節再活一次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777865/print
2014-05-10
以往治療退化性膝關節炎除了消炎止痛藥、物理復健治療外,就是注射玻尿酸、口服維骨力,但是治療方法都是減緩疼痛症狀,無法阻止關節炎病程的進展,最終還是得接受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治療。隨著醫學日新月異,醫界也開始研究用抽血打針的方式治療退化性關節炎。
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是從患者的自體血液抽取之後高速離心濃縮製備,富含多種生長因子。細胞學實驗及動物實驗研究指出,高濃度血小板血漿可以促進血管增生及組織的再生及修復,對於骨骼、肌肉細胞的修復、促進微血管循環與軟骨膠原組織的再生有幫助。因為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是由患者的體內抽取,臨床使用相對安全,沒有排斥問題與副作用。
目前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應用在臨床人體研究以慢性肌腱炎、急性肌肉拉傷、韌帶斷裂、退化性關節炎、網球肘、足跟腱病變等為主。國外知名運動員「小飛俠」布萊恩及「老虎」伍茲都曾因運動傷害造成膝關節發炎,接受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治療,國內各大醫學中心也已廣泛應用在各種運動傷害的治療。
近來國外研究也紛紛指出,高濃度血小板血漿膝蓋注射對於治療退化性關節炎效果卓著。美國骨科運動醫學會期刊認為,對初期膝關節炎及軟骨退化的患者,高濃度血小板血漿膝關節注射可減輕關節疼痛、改進膝蓋功能,注射後,療效最多可維持到一年,效果更勝於注射玻尿酸。

最近研究指出,使用核磁共振影像觀察膝關節軟骨變化,使用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治療退化性膝關節炎,有7成患者在治療後一年軟骨沒有繼續退化。不過,此項治療得要自費。
注射高濃度血小板血漿可治療退化性關節炎。(照片提供/陳彥名)
注射高濃度血小板血漿可治療退化性關節炎。

痛風的預防與治療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01714/print
2014-08-04
圖.文/陳彥名
痛風是一種常見的尿酸代謝異常疾病。正常人體每天都會有尿酸
的產生及排出體外,以保持平衡狀態,一旦體內平衡遭到破壞,導致體內尿酸量過高,或尿酸排泄受阻,將會有過多的尿酸鹽沉積於身體,其中以關節處為主,導致關節反覆的發炎腫痛。
痛風侵襲的部位以足部的大趾關節最多,次為踝關節、足背、膝關節,甚至全身各處關節,如果不積極治療,將會造成關節變形損壞。
目前國內痛風的盛行率有逐年增加的趨勢,此與飲食習慣改變,肥胖人口越來越多、越來越年輕化有關。
◎臨床治療痛風時,主要有兩個目的:
●緩解急性痛風發作時的疼痛,以及預防急性痛風復發。
●預防尿酸在關節、腎臟等部位沉積造成的併發症。
長期血尿酸過高可能在手腳等形成痛風石,造成關節變形,行動不便及困難,有時痛風石表面皮膚磨破後的傷口會流出白色尿酸結晶,容易發生續發性傷口細菌感染。
外科手術清除痛風石的同時,對其皮膚血液循環的破壞很大,有時傷口不易癒合,甚至術後皮膚壞死,造成慢性潰瘍,有時甚至需要截肢。
預防痛風,首要的是調整生活形態及使用降尿酸藥物。
生活形態的調整包括:減輕體重,戒酒(尤其是啤酒),減少高嘌呤食物攝取。
對於急性痛風關節炎的治療,首選藥物是非類固醇止痛消炎藥和秋水仙素。對於慢性期及痛風石的病患,治療目的在控制血清尿酸值於正常範圍內,以及預防急性發作和併發症。
痛風的正確治療觀念不應該只是在治療關節的腫痛,更重要的是要長期將體內尿酸值控制在正常範圍,才不會讓過多的尿酸到處結晶沉澱在身體各個部位造成不可恢復的傷害。

「早期發現、持續治療」是面對痛風所應該具備的正確觀念。
痛風石沉積在手指關節處,導致關節腫脹變形(箭頭標示處)

足底筋膜炎 選好鞋勿久站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788342/print
2014-06-17
文/陳彥名
足底筋膜炎是導致足跟疼痛最常見的原因,大部分會自行緩解,但病程冗長,往往造成患者日常生活的不便。
典型的臨床表現是睡覺醒來踏下床的第一步,或是坐著休息後,再站起來時,足跟會感覺到劇烈疼痛,但是當坐下休息或行走一段時間後,疼痛會慢慢緩解,不過若站立或行走太久時,疼痛又會加劇。
觸診腳底時,會感覺尖銳刺痛感,或是輕微腫脹。有人認為,足底筋膜炎與腳跟骨刺相關,但許多足底筋膜炎的患者X光並沒有腳跟骨刺。除了足部X光外,超音波及核磁共振攝影也有助於鑑別診斷。
大部分足底筋膜炎的患者接受適當保守治療,症狀會明顯緩解,只有少數患者在接受過各種保守性治療無效後,才進行手術治療。
急性期時,建議患者多休息、避免久站或長時間行走,多數可以緩解急性症狀,也可以口服止痛藥及局部注射類固醇治療;體重過重者建議減重,以減輕足部的負擔。
物理治療及牽拉伸展運動可以改善因為足底肌力不足,及阿基里斯腱過度緊繃所導致的足跟痛。另外建議使用有適當足弓支撐及足跟緩衝的足部輔具,包括足內墊、足弓支持器及夜用副木等。
若接受半年以上的保守治療後仍無效,則要考慮骨骼體外震波治療或足底肌膜切開手術。
骨骼體外震波治療主要是藉由震波直接作用,抑制痛覺受器而降低疼痛感;或是促進血管新生增進局部血液循環,進而促進受傷足底筋膜癒合。若保守性治療都無法緩和嚴重症狀時,才考慮手術介入。
足底筋膜炎是骨科門診常見疾患。平時保養非常重要,包括穿著合適的鞋子、避免持續的長時間步行或站立,及維持適當體重等。

治療時,應先調整生活型態,並考慮足部輔具的運用,當保守治療無效時則考慮體外震波或手術治療。當足跟疼痛感到不適時,應儘早就醫診治,並要耐心和醫師合作,以得到最大治療效果。
▲足底筋膜炎可使用體外震波治療。(照片提供/陳彥名)
▲足底筋膜炎可使用體外震波治療。(照片提供/陳彥名)

經皮椎體成型術 治療脊椎壓迫性骨折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700154/print
2013-07-27
記者謝鳳秋/台中報導
骨質疏鬆症的常見併發症為骨折,骨科醫師陳彥名指出,治療老年性胸腰椎壓迫性骨折,用微創「經皮椎體成型術」只需局部麻醉,在發生壓迫骨折的椎體內注入骨水泥,以增強椎體強度,可緩解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
▲使用微創「經皮椎體成型術」治療老年性胸腰椎壓迫性骨折,圖為術前(左)、術後(右)X光片。 (豐原醫院提供)
▲使用微創「經皮椎體成型術」治療老年性胸腰椎壓迫性骨折,圖為術前(左)、術後(右)X光片。 (豐原醫院提供)
根據統計,70歲以上患有骨質疏鬆症的老人,50%有不同程度的脊椎壓迫性骨折,停經後婦女則有18%的壓迫性骨折發生率。
豐原醫院骨科醫師陳彥名指出,骨質疏鬆造成的脊椎壓迫性骨折,其臨床症狀主要是腰背疼痛、駝背畸形,發生在胸腰椎交界處,一旦發生椎體骨折,會常因胸、腰、背部劇烈疼痛,翻身困難、無法下床行走,以往此類骨折採用臥床休息、背架保護、服用止痛藥物等保守治療。
微創「經皮椎體成型術」是近年發展的新技術,陳彥名說,手術只需局部麻醉,適用於發生骨折後的4至12週內,且病患無脊髓、神經壓迫症狀。

陳彥名表示,病患在接受微創「經皮椎體成型術」後,可以提早活動,降低因臥床發生的併發症發生率。

鎖定式鋼板 縮短老人骨折恢復期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670272/print
2013-04-13
記者謝鳳秋/台中報導
老人骨折多半是因為跌倒所致,摔倒後出於本能,會以手掌支撐,容易發生橈骨遠端骨折,又因骨質疏鬆症,骨折後骨骼粉碎情形嚴重。由於傳統骨釘骨板常無法完全固定,且容易鬆脫,手術後還要加上石膏固定,以致很少接受手術治療。
▲陳彥名醫師指出,鈦合金鎖定式鋼板應用在老年橈骨遠端粉碎性骨折的治療,效果顯著。圖左為手術前X光片,圖右為手術後X光片。  (記者謝鳳秋翻攝)
▲陳彥名醫師指出,鈦合金鎖定式鋼板應用在老年橈骨遠端粉碎性骨折的治療,效果顯著。圖左為手術前X光片,圖右為手術後X光片。 (記者謝鳳秋翻攝)
豐原醫院骨科醫師陳彥名指出,現在已經有鈦合金「鎖定式鋼板」,可使用在老年橈骨遠端粉碎性骨折的治療上,縮短粉碎性骨折的恢復期。

陳彥名說,鎖定式鋼板與傳統骨板不同的是,洞口上有螺紋,跳脫傳統僅靠骨釘與骨板間摩擦方式固定,使骨釘拴進骨頭後,可與骨板緊緊鎖住,分擔骨頭支撐力,結構穩定、不易鬆脫,且與骨骼接觸面採小面積接觸設計,可減輕對外骨膜的壓迫、加速骨骼癒合,用微創手術傷口小,降低住院時間,手術後即可開始復健活動,降低長時間固定而導致骨質疏鬆加劇的程度。

2014年11月26日 星期三

早期關節炎 高位脛骨截骨術保骨本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667814/print
2013-04-04
文/陳彥名
現代人由於壽命增加,老化造成的疾病逐漸受到重視,最常見的是退化性膝關節炎。治療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方式有很多,當藥物止痛及物理復健等保守治療無法緩解病人疼痛時,下一步就是骨科手術治療。
臨床的主要手術方式有︰全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及高位脛骨截骨術。全人工膝關節置換術使用在疾病晚期治療,骨頭切除就無法挽回;高位脛骨截骨手術適用在關節炎早期,可保留骨本,避免人工膝關節置換術。
高位脛骨截骨術是在脛骨上端約離關節面兩公分處,截去一小塊骨頭,再矯正膝關節內翻、變形,使得內、外側關節能平均受力。自法國醫師傑克森在1958年應用高位脛骨截骨術治療膝骨性關節炎以來,因其手術簡單、止痛效果好、功能恢復快而被廣泛使用。
在正常的下肢排列情況下,內側膝關節約承擔70%體重,外側膝關節約承擔30%體重。膝蓋退化內翻時,內側膝關節面的負荷增加,長期異常負荷使關節軟骨破壞,加重骨關節炎。
高位脛骨截骨手術的設計依照生物力學,通過矯正膝內翻畸形,恢復了膝關節的正常排列關係,使其符合生物力學軸線,可使膝關節內側間隙恢復正常。改善膝關節壓力分布不均情況,特別是減輕內側膝關節壓力,減輕疼痛,改善關節功能,使關節軟骨得到部分修復,從而使臨床症狀消失或減輕。
一般認為,脛骨高位截骨術治療膝內翻型退化性膝關節炎應具備以下條件:年齡不應超過60歲,有相對較高的運動要求,且體重不宜過重,過重的體重會增加膝關節軟骨的磨損,加重膝關節發炎程度,難以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高位脛骨截骨手術通過張開型截骨可以緩慢調節外翻的角度,但是截骨部位需要給以植骨,且須注意截骨處不癒合的可能。

由於目前骨釘、骨板材質及設計的進步,已經大幅降低骨釘鬆脫斷裂及不癒合的機率。因此,早期膝關節炎的患者若接受高位截骨術治療膝內翻型膝關節,可改變下肢力線負荷,使得膝關節炎的疼痛症狀得到改善,減緩病程的發展,避免以後可能需要進行的全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
▲手術前,右膝內翻X光。(照片提供/陳彥名)
手術前,X光顯示右膝內翻,俗稱O型腿。
▲手術後,右膝內翻X光。(照片提供/陳彥名)
手術後,X光顯示右膝內翻已矯正拉直。


愛喝酒、外傷跛行 小心股骨缺血性壞死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646437/print
2013-01-14
文/陳彥名
如果平日喜歡喝酒,大腿鼠蹊部或臀部常會覺得痛,並合併走路跛行現象,要小心股骨頭可能「缺血性壞死」。
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是指骨細胞缺血失養壞死,因而軟骨塌陷變形,造成髖關節破壞的一種疾病。這是台灣中壯年人髖部病變最常見的疾病,在關節破壞之前,病人通常只有輕微症狀,休息或藥物可以緩解,因此常被忽略而延誤治療,等到股骨頭變形或髖關節退化才治療,通常只能施行人工髖關節置換。
▲X光檢查顯示,雙側股骨頭壞死變形。 (照片提供/陳彥名)
X光檢查顯示,雙側股骨頭壞死變形。 (紅圈標示)
▲MRI檢查顯示,雙側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照片提供/陳彥名)
核磁共振顯示雙側股骨頭缺血性壞死處(紅圈標示)
◎髖關節股骨頭缺血性壞死一般可分為三大類:外傷、酗酒及類固醇使用。
●外傷造成股骨頸骨折或髖關節脫臼,使得股骨頭的血液循環受阻,造成的股骨頭壞死最多。
●喝越多酒發生股骨頭壞死的相對機率越高。
●長期使用類固醇會引起骨細胞的壞死,以及造成血管阻塞,發生股骨頭壞死。
疾病初期症狀為髖關節深部輕微疼痛,常見於腹股溝區域或臀部後側,有時也以膝蓋疼痛表現。
疼痛會因為行走,負重而加劇,使患者走路呈現跛行。由於初期症狀不明顯,且早期X光片多無異常發現,服用類固醇、酗酒或外傷病史為相當重要的診斷依據。若臨床症狀懷疑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可安排核醫骨骼掃描或磁振造影進一步檢查。
早期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保守治療以緩解疼痛,避免進一步塌陷為主要目標。
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可緩解疼痛,但無法阻止股骨頭塌陷。
原本治療骨質疏鬆的口服雙磷酸鹽類藥物,在治療股骨頭壞死初期可減緩惡化及塌陷,以避免後續的手術治療。
另外,體外骨震波治療及高壓氧治療,亦可使早期股骨頭壞死恢復正常。
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早期的手術治療可用股骨頭核心減壓術,也就是鑽孔至股骨頭骨壞死區域,清除缺血壞死病灶,以增進血液循環骨質再生;或是施行近端股骨截骨旋轉術。
一旦股骨頭出現壞死塌陷後,只能施以全人工髖關節置換。